中蜂百花蜜

admin

Technology is evolution outside the gene pool

Articles tagged with 'Bee'

引起中华蜜蜂逃群原因和预防措施

中华蜜蜂的分群、飞逃现象影响着中华蜜蜂的人工饲养,给养蜂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预防中华蜜蜂飞逃要从中华蜜蜂的生理学遗传特性、因缺粉断蜜引起饥饿威胁的适应性、对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改变的应激性以及来自疾病和天敌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考虑来预防和减少蜂群飞逃的发生。

一、中华蜜蜂飞逃主要原因

1.1 中华蜜蜂的生理遗传性

中蜂飞逃是中华蜜蜂应对各种变化的一种遗传适应能力,通过飞逃躲避已危及蜂群的“险恶”因素,寻找更适合自己生存的居住场所的一种生理学习性。在好的饲养环境下,中蜂蜜源充足,蜂群繁殖快,蜜蜂群势发展强大,工蜂造雄蜂坯,筑王台基,如若此时在高温高热、蜜源充足的条件下,老的蜂王或新羽化的蜂王带着相当大部分工蜂选择晴朗天气离巢,选择新的栖息地营造新巢。群势强大的蜂群,新蜂王羽化试飞后很可能会出现二次飞逃。

当中蜂原筑巢周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蜜源植物遭到破坏蜜源出现减少,或者原土著类蜜源植物被砍伐改种新品种的蜜源植物时,因蜜源条件发生巨大变化,中蜂又具有择优蜜源的特性,周围因没有足够的较喜欢的蜜源植物,就会引起中蜂的弃巢飞逃寻找新的巢穴。

1.2 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中蜂飞逃

一是自然因素,中蜂在遇到干旱、灾害等自然条件不适宜的情况引起中蜂飞逃。当蜜源植物遭遇灾害影响正常开花,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导致蜜蜂飞离原巢。蜂巢选址一定要得当,不能阴冷窝风,潮湿低温容易引起各种病害,无遮蔽物阳光暴晒太干燥也不行,干燥闷热容易引发巢虫,影响生长繁殖,中蜂飞逃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人为因素,当蜂场有燃烧引起的烟雾、热源、臭味和化工气体排放等的刺激也会引起中蜂逃离危害地,造成逃群现象。经验发现当蜂场周围有强磁场干扰的情况下,例如变电站、高压线下等影响蜜蜂方位等干扰因素也会引起蜂群飞逃的发生。蜂场周围有较大的振动刺激,如有开山或离铁路较近,经常不合理里的翻看蜂箱,引起蜂群骚动不安等震动因素也会引起蜂群飞逃。养殖过程中的喷洒药物或周围林场季节性树木喷药灭虫都要特别注意,及时规避,以免造成飞逃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

中华蜜蜂无公害饲养技术

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蜜蜂,具有一些独特优点:一是对蜜源、气候条件适应性强;二是饲养比较容易,特别适合定地业余或副业饲养;三是饲养中华蜜蜂收入稳定;四是蜂螨寄生不构成危害;五是极适合在山区定地饲养。

洋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 206 km2,总人口44万人。2015年11月,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对洋县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检测,通过无公害整县土壤环境评价。全县山地占总面积的72.2%,林地23.84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68%以上,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万hm2以上,林木树种有阔叶用材树40种,针叶用材树5种,庭院风景树7种,灌木11种,具有发展养蜂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洋县中华蜜蜂饲养因蜜源丰富、环境优越、蜜质优良、产品有质量认证而在中高山区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现就其无公害饲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放蜂场地选择

中华蜜蜂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当外界零星蜜粉不断时,一般不会发生盗蜂,易于管理;对大宗蜜源要求不严格,但对蜜粉植物的种类要求较多,且要求蜜源花期连续,无较长断蜜期。放蜂场地以远离矿山、工厂、公路的山坡、半山坡及林木边沿等僻静地为宜,避开人畜对中华蜜蜂产生骚扰或振动干扰。另外,蜂场附近要有充足的清洁水源。

二、过箱

将土法饲养或墙洞、树洞、岩洞和土洞中野生的中华蜜蜂移入蜂箱的过程称为中华蜜蜂过箱。土法饲养中华蜜蜂的器具形式多样,野生中华蜜蜂的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故过箱的操作方式也不相同。

2.1 野生中华蜜蜂

在树洞 ...

中华蜜蜂扩群饲养管理要点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蜜蜂,也是东方蜜蜂最重要的一个亚种,具有抗螨能力强、嗅觉灵敏和善于采集零散蜜源等特性,有很好的自我生存能力,对植物传播花粉具有重要的作用,所酿制蜂蜜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是随着西方蜜蜂的引进和大量繁衍,中蜂的数量和分布范围大大缩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品质中蜂蜜的大量需求,又使中蜂人工饲养越来越多,同时饲养中蜂可以为很多植物授粉,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有研究表明,利用中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红皮红肉火龙果的坐果率,提高桃子的坐果率和产量,提高蓝莓的坐果率,提高温室油桃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5]等。一般饲养中蜂是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要想提高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必须进行精心管理。笔者经过多年饲养中蜂实践,通过人工奖饲等措施,可以达到人为控制扩大蜂群的目的,现将中蜂的扩群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清理巢虫和箱底,人工奖饲

首先进行巢虫清理,把已经结网的脾、黑旧脾及时清理掉,杀灭发现的全部巢虫。其次,蜂蜜蜂箱底要清理干净。最后进行人工奖饲,最好在傍晚进行,以当天吃完最好,也可以在2天内吃完,几天开箱观察1次,发现巢虫后立即掐死,通过一段时间饲喂蜜水会增加,巢虫减少或不再发生。此后,视蜂量多少逐渐加脾。随着天气转冷,巢虫危害减少,逐渐改成几周开箱检查1次。

二、适时加巢、除雄

经过前期的精心管理,蜂量逐渐增加,但经过冬天后蜂量又逐渐下降。到3月份,油菜陆续开花,蜜源充足,开箱时间又改为每周1次,并适时加巢础,自3月份开始,蜂群开始进入大发展期,每隔1~2周(或看封盖子情况)加1次巢础 ...

我国中华蜜蜂养殖现状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中国境内东方蜜蜂的总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在被人类饲养以前,它们一直处于野生状态,中蜂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丘陵、山区。

中蜂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也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了差异。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将中国的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初步分为北方中蜂、华南中蜂、华中中蜂、云贵高原中蜂、长白山中蜂、海南中蜂、阿坝中蜂、滇南中蜂和西藏中蜂9个类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类型或会有所改变。了解中蜂的类型,有利于对中蜂的保护和利用。

一、我国中蜂饲养历史

在中国,利用中蜂采收蜂蜜的历史悠久,“蜜”字最早出现在大约3300年前商代遗存的甲骨文中;“蜂”字最早出现在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在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蜜蜂”二字开始组合成双音节词并沿用至今。

人工饲养中华蜜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秦代(公元前306年)以前,人们开始以看护野外树洞、石洞内的中蜂进行原始的养蜂生产活动,获取蜂蜜。

在西方蜜蜂引进中国以前,全国各地饲养的蜜蜂均为中蜂,多数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

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蜜蜂大量引入中国,受西蜂饲养技术的影响,中蜂进入了活框饲养、传统饲养相结合的时代,形成中蜂传统饲养技术和仿西蜂活框现代饲养技术交错发展,从此,中蜂和西蜂也开始了种间竞争。中蜂在蜜源采集、蜂巢防卫、交尾飞行、病害防御等方面都受到西蜂的严重干扰和侵害。在中、西蜂激烈的种间竞争中 ...

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在优良品种选育中的作用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本地蜂种,适应能力强,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适宜于定地饲养。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中蜂养殖,互相交流学习蜜蜂文化园建设经验和优质高产的技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养强蜂群,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中蜂人工育王,逐步发展成规模化饲养,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中蜂养殖历来不主张到外地进行引种,以避免蜂种之间的种间竞争,影响本地的优良蜂种。最好在本地选择能维持大群(不管是活框饲养或是老法饲养的蜂群)、抗逆性强、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蜂种作为母群、父群及育王群。在中蜂良种的选育过程中,中蜂人工育王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把中蜂人工育王的作用及方法进行论述,供同行参考。

一、中蜂人工育王的条件必须掌握

中蜂人工育王对周围环境、蜜源植物和蜂群情况有一定的要求。根据中蜂发育历期计算,在育王时要有1个月左右的蜜源植物开花流蜜,这能保证培育出来的蜂王健康;大量的雄蜂能保证处女蜂王对父本进行有选择的交配;处女王交配时不能有连续阴雨天气,气温要在20~25℃。所以人工育王时一定要先观察周围环境、蜜源植物和蜂群情况再实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选择在本地最强蜂群作为母群

不论是野生蜂群,还是老法饲养蜂群,还是活框饲养蜂群,只要蜂群达10多足框(脾),采集积极并产蜜量高,抗逆性强,温驯,抗病力强,即可就把它作为母群。在人工育王时移它蜂群中1日龄的幼虫,也可控制蜂王在一定区域产卵后进行移虫,培育出的蜂王更优质。

三、有目的地选择父本

保留育王场地周围5 km左右能维持大群、采蜜量高、抗病力强的蜂群中的雄蜂,将其它弱群中的雄蜂蛹割去,这样出房的雄蜂优良性状就能保留。也可以按中蜂发育历期自己培育种用雄蜂,即在移虫前40天左右在优良性状的蜂群中加进2~3张雄蜂巢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