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百花蜜

admin

Technology is evolution outside the gene pool

人为诱导分蜂群定点结团

分蜂是蜂群进行种族繁衍的自然现象,蜂农对其很难完全抑制。大流蜜期间,虽然蜂农为了有利于强群高效采集,对于分蜂会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予以抑制,但还是会有部分蜂群意外地分飞出去。有时会结团于难以收捕的参天大树之树冠上,或者结团于高层建筑物上。只能让蜂友们大耗精力地去冒险收蜂,或者只得忍痛割爱,望蜂兴叹而放弃。笔者经过多年的养蜂实践观察发现:有很多分飞群,都会相继结团于同一个位置上。由此我深受启发:如果能够人为诱导意外分飞群,都结团于同一个高度很低,且又很方便于收捕操作的位置上,那么因蜂农疏忽或因天气耽误原因而意外分飞出的蜂团,就可轻而易举地被收回。既方便蜂农的收捕工作,同时又能避免因结团于高空难收的蜂团,因长时间的滞留而逃迁新居,遭受损失。可谓是省时省力又留蜂。请蜂友们不妨试试。

我的蜂场之东、西、北方向都有 4 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正南方向有多棵枝繁叶茂的参天梧桐树,还间杂有多棵小杂木,以前虽然自己管理勤勉,但也常因天气等原因的耽误和有时侥幸心理作祟,偶尔也有分飞群结团于十几米高的大树冠上和高耸的建筑物里,由于恐高而不敢冒险收蜂,经常是眼巴巴地看着蜂群远走高飞。后来我实施了“诱导分飞蜂群定点结团法”后,对于定点结团的分蜂群收捕而言,可谓是手到拈来、小菜一碟,就是这么简单。

我于春季第一个蜂群的王台封盖后,慎重地在蜂群附近选择了 1 棵不高而很茂盛的石榴树,作为“诱导分飞群定点结团”的目标树木。选择的标准是:石榴树的枝丫柔韧性特别强,百弯而不折,其枝多丫密。可将收蜂桶等蜂具直接放置于丛密的枝丫上,无须捆绑结扎,就很稳固地被枝丫架牢而不倾斜又不倒下。又因其枝叶浓密茂盛,可避免炙热的阳光直照,阴凉避光,不致蜂团因长时间的滞留,产生过热而再度逃迁。

具体操作方法:先在此树离地面约 1.5 m 高处的分丫上,注意尽量选择便于蜂群结团的位置和能够垂直放置收蜂斗或者收蜂桶的横向树丫处,不宜选择 1m 以下过低的位置,以防禽类或蛙类等天敌的捕食或兽类的骚扰。再用蜂蜡往选好的树丫上用力涂抹几遍,耐心等待已具有“分蜂热”的蜂群之王台老熟时,最好临近到新王即将出房之际 (此群应预设隔王防逃器,以防蜂群提前分飞,造成麻烦),于晴暖的上午 9: 00,穿戴好防蜇设备后,小心将老蜂王捉出囚于王笼内,立刻挂于涂过蜂蜡的枝丫处,再逐一提脾于囚王笼下,用蜂扫逐渐轻轻将附在脾上的工蜂驱逐到王笼边结团。驱逐到树丫上的工蜂数量应尽量多点,为全群工蜂量的 60%偏上。因为在稍后的操作过程中,会有很大一部分老龄工蜂相继飞回到原巢。等驱赶上树丫的蜂量达到要求后,结团时间稍长也无妨,因为蜂王囚于王笼内,不必担心蜂团逃离。尔后将蜂团收到空蜂箱内,最佳是搬迁到 2 km 外的场地,放养一段时间后再迁回养殖,就可避免工蜂飞回原巢的问题。而这次人为定点分蜂的树丫位置,就能为本原群以后的分蜂结团,以及同场周边的蜂群自然分蜂结团,起到了诱导的作用。

在操作过程中,有蜂友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在王笼下提脾抖蜂?这样更便捷。其实不然,直接提脾抖蜂弊端多,既容易激怒工蜂满天飞,蜇刺周边人畜,而且大量的老龄工蜂又会径直飞回原巢,还有很多刚孵化的幼蜂,被抖落于地面再也无力升空,既回不到原巢去,又爬不上囚王的树丫处,失蜂现象十分严重。而逐一提脾驱逐工蜂,虽然费时耗力,但可避免幼蜂损失又可减少老蜂飞回原巢,以及减少蜜蜂扰民等诸多问题。

如果养蜂人具备捉拿、关囚蜂王的娴熟快捷手法和拥有充足的时间,以及具有守候的耐心,那么等待蜂群自然分蜂开始后,即除了蜂王被防逃器挡在巢内,大部分工蜂已经飞出时,再实施“囚王诱导定点结团法”。因为此时分飞工蜂已出巢,蜂王被挡在巢内,情绪十分狂野,动作行为敏感飞快,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夺路而逃,一旦升空就再也无法捉获了。受惊后的蜂王更容易携工蜂结团于高耸难捕之处,应慎重处之,如庭院养蜂者,有条件时可将蜂箱搬入室内,关严门窗后再捉、囚蜂王,就万无一失了。将被隔王防逃器挡在蜂箱内的老蜂王捉出囚于王笼,再挂于已预先选定的树丫上,进行“诱导蜂群定点结团”,以蜂王诱引工蜂前往结团。如工蜂已经结团于别的很高处,难以收捕时,也不必担心,因为没有蜂王的工蜂团,稍后会自行飞回原巢内。如结团位置不高,则可用布袋“套摘”蜂团后,移放到挂蜂王的树丫处,则效果更好。因为这种通过自然飞出结团的分蜂群,对原巢似乎已经“失去记忆”,绝对不会存在工蜂飞回原巢的棘手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预设结团点附近有人畜介入,对蜂群造成干扰,降低诱入率。实践观察还发现:经过多个分蜂群结团过的位置,对以后的分蜂群诱导更为明显快捷,即后来的分蜂群在空中盘旋的时间则更短暂,会毫不犹豫,趋之若鹜地径直飞至结团。

Category: Bee